html模版上海老字號交關難忘 *06
■楊忠明 舊聞作傢、篆刻傢

長春食品商店門口叫賣西瓜是一景

上世紀六十年代,我住在外婆傢,那是淮海中路613弄樂安坊的老弄堂,在我記憶中,淮海路上的上海中華老字號商店有不少。外婆傢弄堂口靠近長春食品商店,右邊馬路上總是停著一長溜三輪車排隊候客,買好食品的市民帶上大包小包坐三輪車回傢。長春食品商店就在淮海中路615號,1952年開設,初名盧灣區消費合作社第一門市部,1958年遷到淮海中路,改名紅旗食品店,後改今名。樂安坊12號後門對著長春食品商店的後門,住在這一邊的小朋友從這“綠色通道”穿越,就到瞭亮堂堂的店堂。

商店那時經營南北土產,糖果糕點,老酒和啤酒,奶粉、麥乳精,香煙洋火,那時看看也可以解饞呀。暑天,店裡有時賣冰凍地力糕,後來增加刨冰等冷飲,因為從前上海人傢沒有冰箱,夏天到這店裡可以吃到各式冷飲。有一天我表弟王克勤向店裡討來一大壺冰冷飲水,開心啊,我喝一口,一條冰線從食管慢慢地流向胃部,哈哈,那才叫爽呀!

記得從前商店的水果櫃臺很大,有枇杷、香蕉、葡萄、地栗、柿子、幹蔗、桔子、蘋果、生梨、黃金瓜、白梨瓜等。夏日炎炎,店門口堆滿瞭各地來的西瓜,有三白瓜、平湖瓜、解放瓜、黑皮瓜、開封瓜、浜瓜等。晚上,商店門口叫賣西瓜是一景,燈火通明,賣瓜的老林師傅拿起瓜拍三下,便知生熟,那時三分錢可以買一個西瓜。

那時侯,華夫餅幹受上海人喜歡,一般人舍不得買,商店有時會供應華夫餅幹邊角料,還有夾芯巧克力奶油的,一到貨,店裡有人向弄堂裡的朋友傳遞“情報”,五角錢一大包,大概是當時上海灘性價比最高的美食呀!

淮海路國營舊貨商店一天到晚人頭濟濟

淮海路國營舊貨商店,上海人一般叫淮國舊,在市民中素有“淘舊貨,買巧貨,跑淮國舊”的俚語。1949年9月開創時原名為“五星百貨有限公司”,我從

1948年的老上海地圖上查到這裡是“法大汽車行”,估計最早是賣汽車的店。淮國舊一開始專營工廠企業處理產品以及罰沒物資,後成為國內最大的寄賣商店,品種達數千種。淮國舊前門在淮海中路,對著重慶南路,後門是長樂路。

從前上海人喜歡淘舊貨,這裡一天到晚人頭濟濟,冬天這裡暖烘烘的更是避寒的好場所,我每天下午放學回傢路過此地,常常從長樂路進淮國舊,喜歡在店裡東蕩西遊到處看看,再從前門出來。

1966年秋天,我發覺店堂裡多瞭黑色的鋼琴和紅木傢具,價格不貴。有人曾在裡面覓到一隻黃花梨木的清代書櫥和紫檀畫桌,放到2006年後拍賣賺瞭大錢,買瞭別墅。五十年代一方吳昌碩、齊白石等名傢刻的印章,店裡隻買幾塊錢,我曾看到一塊田黃石標價8元,瑞獸雕刻精美,後來被識貨的人買走瞭。上世紀六十年代勞力士舊手表也隻有一二百元一隻,晚上手表櫃的手表要全部放進大的保險箱裡防賊。1978年,我陪老師陸康先生到淮國舊買到一隻老上海柚木西

餐桌,隻花瞭45元,他說太便宜啦!

據說有位喜歡淘舊貨的朋友曾在店裡花25元買進一隻破舊大廚,用瞭十年,櫥裡的內板壞瞭,發現有夾層,取出一包報紙包裹嚴實的東西,打開一看,原來是鉆戒、金條、銀元。也有朋友五十年代從店裡3元淘到一隻瓷花瓶,後來發現是隻乾隆官窯器,前年送拍賣會,賣出100多萬元,這是撿到大漏啦! 我在1989年還曾在此買瞭一隻羅來斯寶的冰箱,這是我最後一次在淮國舊淘寶。後來淮國舊搬到魯班路,變成一傢小店瞭。

全國土特產食品公司商場一股特殊香氣沖鼻而來

中華老字號,位於淮海中路491號。1935年開設,原名培麗土產公司,經營滬杭、滬寧沿線地區的土特產食品等物約200餘種。店面原僅1開間,後擴大到4開間,80年代擴建成8開間的大店。名氣很響,其中玫瑰腐乳、蝦子醬油、蝦子鯗魚、醉泥螺等銷往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

區;辣腐乳、糖醋蕎頭等出口日本等國。雖然上海灘南貨店多如牛毛,但有很多市民就是喜歡乘電車來此買點醬菜、乳腐、調料、扁尖筍、咸鴨蛋、香椿頭回傢。

記得我第一次跟著外婆去培麗土產商店,啊呀,一股醬菜的特殊香氣沖鼻而來,我深深地吸瞭一口,是醬瓜、醋蒜、乳腐、咸肉、蟹糊、醉泥螺、火腿、筍幹、醬油、麻油的混合味道,好聞得來。醬菜櫃邊排隊的人很多,從前上海早上吃泡飯,少不瞭醬菜,商店講究信用,來自各地的醬菜等美食,精細加工,頗有特色。

店內各式乳腐十幾款,其中臭乳腐別有風味,臭得你驚心動魄,鮮得你欲罷不能,這是聞聞臭吃吃香的奇異美食;蝦油鹵小乳瓜,采用剛剛謝花的小小黃瓜,每根一樣大小,咬一口咸香脆,味道一流;醃香椿芽涼拌豆腐灑點麻油,香得打耳光不肯放;蘇州蝦子醬油二角幾分一瓶,醬油色澤紅紅,蝦子很多,是真正太湖蝦子,拌面吃絕對鮮;蘇州蝦子鯗魚,很咸,但鮮極,也是泡飯黃金搭檔。



老虎 王智明博客創意旅店王智明博客 王智明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ji354j6d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